- 联系我们Contact Us
-
地址:福州市仓山区施埔后支路52号
电话: 0591-83514665 63397338 83463670
传真:0591-83514665
- 教学心得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心得
-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应选择——行动研究法 (吴天国)
新闻来源于:kehu 发表于:2015-4-14 15:18:48 浏览310次 摘 要 :行动研究是教育科研方法之一。它与中、小学现实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同型性和同质性,因而与广大教师有着天然渊源关系。它以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为研究课题;以解决教育教学现实问题为研究目的,渗透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能使广大教师容易接受和掌握。它具备了可定量分析又可定性分析的特征,所以不难建构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形成理论的教育科研操作模式。
关键词:教育科研 选择 行动研究
随着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科研以它特有的本质属性,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对教育的反思又告诉人们: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教育科研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应该成为教师——研究者。中、小学教师是有着自己特定的知识和思想,有着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群体。实践和事实已经证明了专家学者的研究根本无法代替中、小学教师的地位。教育特定的职业使教师应该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然而,由于各种的原因和条件的限制,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切合广大中、小学教师实际的教育科研研究方法之一——行动研究。由于它与广大教师有着天然渊源的关系,由于它的现实教学活动的同型性和同质性以及实用性,正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如果我们中、小学教师从行动研究开始入手,涉足教育科研领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也可以形成自己的理论和理论体系。本文拟就“行动研究”方面问题做一些探讨性论述:
一、 教育的工作,决定了教师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已在进行行动研究
教育界在20世纪后期才发现教师原来也是一个完整的,有自己的探索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每个教师都因为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活经历形成特定的“个人知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反思“个人知识”,进而改进自身的教育行动的过程,也就参与了教育研究。
他们面对着的是充满朝气、极其活泼的学生群体。在教育过程中,一个一个接踵而来的问题,教师必须基于他们对实践的深思,提出解决问题办法,必须研究对策、做出决策,这就是行动研究的雏型。所以说中、小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已经自觉或不自觉,或多或少地已在进行行动研究。只是还没形成比较完整的运转体系和理论体系。教育专家与教师教育科研不同在于:教育专家运用科学方法,描述和解释教育界现象,探索未知,获得有价值的发现,这是研究。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当事人,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加以总结、反思与改进,创造独特的教育艺术,形成个人的实践知识,这同样是一种研究。一个重在描述、解释教育现象,建构理论;一个直接指向实践,追求更为合理的教育教学行为。一个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别人的教育活动加以解读;一个是亲临者,在教育行动中研究教育。一个强调运用科学方法,系统收集、分析并解释资料,以获得可由他人作重复验证的结论;一个更多地建立在反思理性的基础上,强调个人内在的对教育活动实践的自我解读、批判与反思,以及同行之间的交流,以不断突破原先的认识框架、僵化的思维方式等,获得新知识、新经验。因而可以说是异曲同工。教师这种身临其境的条件是教育专家所不能代替的,这也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最大优势。只缘“身在此山中”更能识得“庐山真面目”。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专利”,中、小学教师的本份工作就是教学的观念,随着教改的深入和人们对教育的反思,已经冰冻化解。从而产生新的观念:教师从事的工作也是研究,教育科研应该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内容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二、行动研究是教师教育科研主要方法
教育科研,既然与教师的教育活动分不开,广大教师也已认识到教育科研对于教育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那么,从哪里作为教育科研的切入点?形成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形成理论,比较容易操作,适合中、小学教师实际的教育科研模式,从而使普通教师也能登上教育科研之舟。笔者认为,教育科研方法很多,但中、小学教师应选择行动研究法。为了阐述这个观点,必须弄清下列几个问题:
1、行动研究的起源和兴起
行动研究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国,最早用于社会学和民族学研究领域。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开始在教育界广泛应用,之后,由于行动研究独有的特点和实用性,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我国在近几年开始注意和重视行动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
2、行动研究的性质
第一、行动研究以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为研究课题。第二、行动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现实问题为研究目的。第三、行动研究通过变革教育措施以实现对问题的解决。第四、行动研究的过程渗透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第五、行动研究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
行动研究的性质决定了它很适合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因为它是一种不必人为控制和改变自然教学情况,既可定量分析又可定性分析,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形成理论的教育科研操作的模式。
3、行动研究的特点
⑴它是一种以解决学校中某一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现场研究方法。
由于行动所要解决的都是实际发生在学校环境中的迫切问题,所以研究的全过程也就必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始终是对行动的诊断和干预。
⑵它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的科研方法。
行动研究必须依据观察和行动的记录,目的是通过有计划的干预,改变所需改变的行为。
⑶它要求行动者(教师)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工作中相互协作。
教师参与了行动,使他们增强实践的科学性。学会观察实践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实的种种变法,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方案等的有效性,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理论成果,因而缩短与专业研究者的理论差距。
⑷它具有动态性。
行动研究过程中,允许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情况对研究方案不断修改和完善,可以新增或取消子目标,甚至更改研究的课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倡针对某种不同的教育对象或现象采取相适应的改革研究手段,这一点对于在复杂教育科研领域中进行研究和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⑸行动研究是在真实的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所以不一定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行动研究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的结果也就是问题的初步解决。行动研究是针对实际教育活动,教师参与行动研究,一般是以本校、本年段或本班级为限,所以研究成果往往只能适用于自己特定的工作范围之内,并不一定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
4、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
⑴提出课题
这是行动研究的逻辑起点。行动研究的直接目的是现实问题的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观察、调查、测量等方法发现问题,提出课题,针对课题进行必要的论证,从而明确问题的性质、类型、程度、范围及可能的后果。
⑵分析原因
这是行动研究必不可少的环节。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考察影响问题产生的因素和过程,这是澄清问题本质,界定问题特征,明确问题的症结的关键,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对症下药”制定解决方案的依据。
⑶制定方案
制定方案是行动研究过程的承上启下步骤。行动研究方案它含:目标、问题、措施、时间、程序等。
⑷采取行动
这个环节是行动研究的关键。采取行动即是操作既定方案变革现行教育实践以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取代以往的教育教学措施,促使问题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采取行动是行动研究区别理论研究的本质特征。问题的终结一定是在行动中实现的,纯粹的理论研究无法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而问题解决必定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所以行动研究需要借用某些实证研究的方法(如观察、设想、测量、评估等)对行动进行过程监控和过程记录。
⑸反思反馈
这是完善研究、指示规律和提出新课题的重要环节。它包括评价整个研究过程,调整既定方案以消除遇到的困难等方面。研究过程中,经常发生两类问题:一是由于方案无效,依然存在的原有问题;二是原有问题解决后,却引发了新问题。因此,整个研究过程需要应用评估测量方法对研究方案和研究行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采用观察、调查、理论分析等方法再次提出问题,明确问题的根源。
⑹概括总结资料
整理资料记录以理论抽象和经验总结的方法,概括出行动方案与目标问题之间关系的规律性结论,并撰写论文。
⑺循环研究课题
把出现的新问题作为下一轮研究的新课题,所以整体上行动研究是呈一个螺旋循环的推进式过程。
⑻理论形成
通过螺旋循环的推进式改革过程,相关问题得到相对满意解决。教师就可以凭借理论思维进行概括,形成自己的理论和体系。
三、建构学校行动研究模式
行动研究该方法简单易行。教师容易操作。但千万不可忽视了其计划性、系统性和潜在的控制性。学校应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和监督,在预订学校总体方案时,应经过严密的考虑。研究的目标要经过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筛选。恰当、准确地表达。行动研究是呈螺旋式加深发展状态的,可用下式表示:
设想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修正后的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笔者拟构学校行动研究运作的框架:
1、思想动员
在教师中进行动员,并把教育科研列入个人考核以及与教研组考核、奖励挂钩。
2、教师培训
学校购买有关书籍,人手一册。校教科室定期印发有关教育科研及行动研究参考文章,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学者到校开课、讲座,并派人参加有关培训、学习。
3、组织实施
⑴加强教科室,聘请资深教师担任教研员,由教科室具体运作行动研究。
⑵对问题的收集和反馈,动员全体教工对在实际工作中棘手的问题提出。运作程序如下:
问 题 运 作 流 程 图
问题通过各自渠道,最后汇总到教科室。教科室经过筛选、研究、提出课题,报校长室。校长室经过论证和反馈,批准课题成立。
⑶分层次研究
一是重点课题由教科室牵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二是设分课题,可下达至教研组或年段,由教研组或年段负责实施;三是子课题由教师个人实施。上述课题都要制订实施方案,由教科室负责检查、督促、落实。
⑷建立检查、研讨、汇报制度
可定期不定期检查课题实施情况,通过查看记录、谈话、问卷、座谈形式,定期召开阶段总结会、专题研讨会、成果评估会、暑期研讨会等。
4、总结交流
学校半学期总结、交流一次,将教研组此项工作列入考核评估先进教研组依据之一。教师个人每学期通过论文或总结形式汇报,并保存整理好记录等材料。可做为年度考核内容之一。学校通过阶段性小结和学期总结,评成果奖、论文奖,学校将论文汇编。并将优秀成果向有关部门推荐。
5、保证专项资金到位。
含学习材料资金和奖励资金。
2012、7
参阅书刊:1、韦力<<怎样搞教育科学研究>>
2、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3、魏声汉讲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发展>>
4、<<人民教育>>